生态环境部: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收官!部分地区国三及以下重型运营货车提前淘汰,电动公交车占比达60%

2021-03-04

首图.gif

2021年2月25日,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了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及2021年和“十四五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。刘炳江表示,近年来,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,狠抓责任落实,全面完成各项治理任务,超额实现“十三五”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,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圆满收官。

640 (3).png

十三五期间,生态环境部在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,积极推进钢铁、煤炭、煤电、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;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,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。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从2015年的2.8%已经下降到2020年的1.2%;重点地区改善更明显,从5.0%下降到1.9%。

刘炳江介绍,近年来,交通领域积极推动公转铁,全国铁路货运量连续三年提升,彻底扭转了自八十年代以来,铁路货运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。

根据2020年底最新公布的数据,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.72亿辆,其中汽车保有量2.81亿,每年汽车都增加两千多万辆,“十三五”增加了一亿多辆。为防治机动车污染,十三五期间,全国淘汰了1400万辆机动车,2018年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汾渭平原90多万辆国三及以下重型运营货车提前淘汰,长江禁渔近11万艘船舶淘汰。新能源车保有量492万辆,电动公交车2015年占比20%,现在达到60%。

2015年以来,为持续推进新车排放标准升级,轻型车国六标准全面实施,国五和国六车辆保有量从2015年的2%提高到45%,单车排放量大幅度下降。此外,车用汽柴油质量快速提升,车用油品标准从国四到国六标准实现三连跳,车用柴油、普通柴油、部分船用燃料油三油并轨,汽柴油最重要的环保指标——硫含量达到10ppm,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接轨。另外,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,公交车、出租车、垃圾清扫车、邮政车、轻型物流车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。去年二氧化氮浓度首次下降,这是非常好的态势。

刘炳江谈到“十四五”时期的大气污控工作时,突出强调以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”为总抓手,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“牛鼻子”,指导各地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。下一步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水泥、焦化、玻璃等行业深度治理,强化机动车污染管控,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和源头替代。

刘炳江指出,“十四五”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。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,产业结构调整,交通运输结构调整,对高排放行业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,强化监督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污染相对较重,“十四五”完成“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”的目标任重道远。

根据专家分析,全国重污染天气主要频发的地区是在京津冀、汾渭、东北和西北,涉及燃煤多、工业集聚、车多的三大结构问题比较突出。

刘炳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“十三五”PM2.5浓度下降了28.8%,根据专家评估结果,主要得益于“治煤”成效显著。而相比SO2(二氧化硫)排放,燃油导致的NOx(氮氧化物)和VOCs(挥发性有机物)治理虽有一定成效,但无论力度还是效果,远远不如SO2治理。

在回答记者提问的PM2.5污染与汽车排放有没有关系时,刘炳江说:答案是确定的!大量的科学监测和分析显示,重污染发生过程——空气质量从优到良,轻度,中度到重度,持续重度,拉抬PM2.5浓度上升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,即NOx转化成硝酸盐。现在NOx已经成为减排的重点,汽车污染减排将是“十四五”的重点。

据悉,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,3月4日至13日在北京、张家口两地举办。冬奥会赛期时间跨度很长,又正值我国冬季采暖期,气象条件相对不利,重污染天高发频发,空气质量形势较为严峻。刘炳江表示,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一是加快推进各项大气污染治理任务,指导各地加快推进产业、能源、运输结构调整和企业污染深度治理等工作;二是加强监测预警研判,三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控,四是加强环境执法监管,严厉打击偷排漏排、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。

1尾图.gif2扫码私聊会员助理.jpg3产业链目录4扫码成为会员单位.jpg

阅读978
分享